听罗雪娟启蒙教练讲杭州首座室内游泳池的故事
本报讯 章仁照这个名字,并不太为人所知,其实,奥运冠军罗雪娟的启蒙教练就是他,巧的是,罗雪娟的恩师张亚东也曾是章教练的弟子。
现在的浙江游泳,尤其是杭州游泳全世界闻名,可章老教练心里却一直放不下50多年前的杭州游泳。75岁高龄的章仁照仍清楚记得,自己当年要换两辆公交车、走好几公里山路才能到玉泉游泳池(室外)训练,那时的老百姓并不像现在这样热衷于游泳,直到杭州第一座室内游泳池建成……
记者 殷佩琴 通讯员 曹一言
50年代
专业队员不知泳镜为何物
教练的任务是拍照
1959年,作为浙江省集训队游泳队员,章仁照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。他说,1959年-1963年的全省纪录(所有距离的自由泳,以及200米、400米混合泳)全是他的,所以,老人家称得上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批“老游条”。
1959年7月,21岁的宁波小伙章仁照接到通知:来杭州参加集训,代表浙江备战第一届全国运动会。
章仁照的游泳本事全凭自学,就靠着在学校边的小河里瞎扑腾,之后成了“全能选手”。“那时候哪里知道什么游泳眼镜、泳帽,训练嘛,就是蒙了个头、闭着眼睛管自己游。”章老回忆道,进了省队,训练条件还是很简陋,所谓的省队教练其实就是个外籍华人,也从不教与游泳有关的专业技能,“每次他就说一句:‘好了,现在开始训练。’我们各自下水游,教练的任务是偶尔给我们拍点照片。”
当时,所谓的浙江省游泳队只能在室外的玉泉游泳池训练。按照杭州的天气,能保持适当水温的只有6-9月这四个月,可6月梅雨季时常会下雨,没有光照的露天游泳池,水温降到24℃以下,游不到半小时嘴唇就发紫;到了7、8月份,太阳把一池水晒到30℃以上,高的时候甚至要到33℃(通常泳池的比赛温度是24-26℃,训练温度是25-27℃),跳进游泳池就像跳进冬天的浴室,还没游到400米就满脸通红透不过气来;另外还可能碰上打雷、闪电的坏天气。
“那时候,本来很多人就连饭都吃不饱,训练还这么辛苦,就干脆不练了。”章老叹了口气说。
60年代初
1毛2分钱看场电影很时髦
3分钱游个泳却没人去
由于时代的特殊性,上世纪60年代初期,老百姓们对体育运动并没有太直接的意识。章老说,他们那个年纪的男孩就玩玩打弹子、丢洋片;女孩么就踢毽子、打毛线,最爱运动的大概也只是拍拍篮球而已,游泳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。
“玉泉游泳池其实是对外开放的,谁都能去,游一次大概3分钱,可是就算夏天也根本没人去。男的都不去,更别说要穿那么暴露的泳装去游泳的女同志了。”章仁照笑着说,“人们更爱去太平洋电影院花1毛2分钱看场电影,那个比游泳时髦。”
直到60年代后期,毛泽东横渡长江,一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游泳热情,杭州也不例外。“那是真叫响应号召,大家争着去横渡钱塘江,六和塔下面,全部都是人,大概有上千吧,全都是工厂代表队,组团来的,比现在热闹多了。”章仁照说,也是从那时起,杭州百姓中间才开始流行起游泳锻炼了。
70年代
教练自己拉钢材运煤
室内游泳池其实就加了个盖
1965年,章仁照从运动员转行当起了教练,任教地点是大学路室外游泳池。自己当运动员时体会过在室外游泳池训练的苦头,当教练了又看着学生受苦,章老实在不忍心,于是提出了为游泳池“加盖子”的设想。用章老自己的话来说,这座室内游泳池其实是他的“拍脑袋发明”。
“说来也巧,有个学生的家长正好是建筑设计师,就帮忙设计了。”章老说,加盖工程难度不小,由于人手缺乏,他和工人们一起去拉水泥、钢材等建筑材料,连烧池水的煤都是去求来的,还必须等人家有多余了才能拿。
“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,少体校游泳队已经暂停训练了两三年,但训练的经费没有间断一直往下拨,这笔训练经费帮了室内泳池建成不小的忙。”章仁照说,他早记不清楚大学路游泳馆由露天变室内的具体年份,“大概就是(19)69、70年的样子吧。”但他肯定地说,大学路游泳馆确实是杭州第一个室内游泳池。
后来
盖室内游泳池变全省潮流
游泳基数大了成绩自然上去
现在,大学路游泳馆已不复存在,原址也被各种住宅小区所替代,但不可否认的是,当年的大学路游泳馆为全省建造室内游泳池开了个好头,也为浙江游泳如今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大学路游泳馆建好后,我们的队员冬天也能训练了。第二年省里比赛,杭州队的成绩超出其他地市很多,温州、宁波等地都争着要来杭州训练学习,温州队连文化课老师都跟来了,就想在我们这多训练一段时间。”章仁照说。
此后,全省都效仿杭州建造起室内游泳池,以往一年一次的“迎春杯”变成一年两次,训练条件好了,愿意送孩子来训练的家长也多了,浙江游泳的基础便逐步壮大。再后来,浙江游泳的成绩,大家都知道了。
欢迎你也来晒晒
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
寻找老杭州的体育记忆。第一片灯光球场 第一块塑胶跑道……
杭州第一座室内游泳池,是章仁照老教练永远的回忆,这里承载着他作为基层教练付出的劳动与汗水,也是杭州游泳日渐壮大的最古老基石。同样的,老底子杭州也有许多别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体育场地,比如:杭州的第一片灯光球场、杭州的第一块塑胶跑道,又或者是杭州最早出现的室外运动器械……
如果您亲身经历过,或者听家里老人提起过,不论那块场地还在不在,都可以告诉我们(可发送电子邮件至:hangzhousports@sina.cn,请留下姓名及联系电话)。我们的记者会和您一同重拾那段美好的回忆。(记者 殷佩琴)